当李信的剑气撞上阴阳师的符咒:一场关于借鉴的罗生门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3

凌晨3点,我第8次回放李信"一念神魔"的皮肤特效时,突然弹出一条阴阳师新式神"须佐之男"的演示视频。弹幕里飘过"这不就是李信翻版?"的质疑,手里的冰美式突然就不香了。

两个角色的"撞衫"现场

先上结论:确实存在既视感,但要说抄袭需要更严谨的证据链。就像两碗豚骨拉面,汤底相似不等于用了同一锅高汤。

对比项 王者荣耀-李信 阴阳师-须佐之男
上线时间 2018年11月 2022年9月
核心设定 光明/黑暗双形态 雷神/堕天双形态
标志性动作 大剑插地引发光柱 长枪杵地震裂地面

那些让人眼熟的细节

  • 形态切换动画:都是先半跪在地然后爆气
  • 技能特效逻辑:光明形态的羽毛粒子 vs 雷神形态的电流纹路
  • 语音台词结构:"此剑当斩群魔授首"与"以此雷霆击碎黑暗"的排比句式

不过要说决定性证据...(挠头)我翻遍《著作权法实施条例》也没找到"游戏特效相似度达到XX%算侵权"的具体标准。就像你没法说所有用"拔刀斩"动作的游戏都在抄袭《鬼泣》。

拆解背后的设计逻辑

凌晨4点的泡面咕嘟作响,我突然想明白个事:这类双形态设计本质是模块化创作的产物。就像乐高积木,基础零件就那些,关键看你怎么组合。

神话原型的影响

须佐之男在《古事记》里本就是亦正亦邪的神明,而李信的历史原型是秦国将领——这反而说明王者荣耀的创作更具颠覆性。但两者都采用了"善恶同体"的叙事框架,这种母题在《蝙蝠侠:双面人》等作品里早被玩烂了。

真正引发争议的可能是:

  • 技能前摇的0.7秒蓄力动作
  • 形态转换时的镜头抖动参数
  • 受击音效的金属质感混响

这些微观层面的相似最要命,就像两首流行歌用了同样的4536和弦走向,普通听众根本说不清是借鉴还是巧合。

行业内的通用设计语言

隔壁室友养的橘猫突然跳上键盘,在文档里踩出满屏乱码——这倒提醒了我,游戏行业本就有很多设计范式

  • 战士角色的三段位移
  • 法师的范围AOE指示圈
  • 刺客的背刺伤害加成

根据《游戏设计艺术》里的说法,这些属于功能性设计,就像FPS里换弹夹必然有"剩余弹药显示"UI。真正受保护的是像《守望先锋》英雄的独有机制,比如黑影的入侵技能。

玩家感知的错位

阴阳师抄袭王者李信了吗

我采访了20个双修玩家,得到些有趣反馈:

用户类型 相似度评价(1-10分)
王者深度玩家 8.2
阴阳师老玩家 4.7
双修玩家 6.5

看,认知偏差就在这里——先接触李信的玩家更容易产生既视感。这就像第一次吃重庆火锅的人,之后看任何红汤都觉得像抄袭。

法律层面的灰色地带

天快亮了,咖啡因过量导致手有点抖。查资料时发现个冷知识:游戏玩法不受著作权保护,这是2018年《奇迹MU》诉《奇迹神话》案判决书里明确写的。

法律保护的表达形式包括:

  • 原画设计
  • 音乐音效
  • 剧情文本

但技能释放节奏?镜头运镜方式?这些交互体验就像做菜的"火候",很难量化保护。当年《英雄血战》被告侵权《王者荣耀》,法院最终认定"游戏地图边界相似"不构成侵权。

窗外传来早班公交的报站声,突然意识到自己较真这个可能只是因为——李信是我第一个五杀英雄,而须佐之男抽卡让我吃了保底。玩家那点小心思啊,有时候比法律条文更有意思。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