熬夜赶稿聊聊蛋仔派对纸模盲盒:这玩意儿到底值不值得蹲点抢?
凌晨1点23分,我第5次刷新购物车页面的时候突然意识到——这周第三次为纸片人熬夜,可能真的该写点什么了。最近朋友圈突然被「蛋仔派对纸模盲盒」刷屏,连常年潜水的大学室友都晒了张全家福,配文「端盒一时爽,一直端盒一直爽」。
一、纸模盲盒怎么就突然火了?
说实话第一次在便利店看到这玩意时,我还以为是新型折纸玩具。直到看见收银台前初中生掏出三张皱巴巴的20块钞票,才意识到事情不简单。后来查资料发现,这波风潮其实是「三重叠加效应」:
- 盲盒基因:延续了泡泡玛特那套「隐藏款+收集欲」的经典玩法
- 手工复兴:疫情后居家手工热度持续,日本纸模杂志《ペーパークラフト》销量涨了40%
- 社交货币:拼装过程特别适合拍短视频,成品还能当拍摄道具
不过最让我意外的是价格。对比传统盲盒:
品类 | 常规款单价 | 隐藏款溢价 |
潮玩盲盒 | 59-79元 | 5-10倍 |
蛋仔纸模盲盒 | 12-15元 | 3-5倍(但二手市场更活跃) |
二、拆开盒子后会发生什么?
上周终于没忍住端了一盒(别学我,理性消费),整个过程堪比开俄罗斯套娃:
- 外层塑封膜有股奇怪的油墨味,包装党可能会失望
- 打开后先看到「建造指南」——其实是张正反印刷的A5纸
- 真正的盲盒部分藏在底层:3张彩色卡纸+1包配件
重点来了:卡纸厚度实测0.25mm,比宣传的「加厚版」薄了0.05mm。不过压痕倒是很精准,我这种手残党也能不用剪刀直接掰下来。配件包里的迷你支架比想象中实用,摆桌面当便签夹居然很稳当。
2.1 隐藏款到底有多「藏」?
根据非官方统计(来源:蛋仔吧2023年12月数据):
- 常规系列隐藏款概率约1/72
- 节日限定系列概率提升到1/48
- 最离谱的是春节「锦鲤款」,贴吧有人连开11盒都是普通款
不过二手市场有个有趣现象:未拆封的纸模盲盒反而比拆出的隐藏款更保值。可能大家都享受拆封过程的赌博快感?
三、真·用户体验报告
拉着办公室95后妹子做了个小型测试(样本量8人,年龄22-28岁),发现几个反常识结论:
使用场景 | 满意度 | 吐槽点 |
单人拼装 | ★★★ | 「折到第3步就想骂设计」 |
情侣/闺蜜合作 | ★★★★☆ | 「互相甩锅特别欢乐」 |
亲子互动 | ★★☆ | 「5岁孩子直接撕了当贴纸」 |
最意外的反馈来自做平面设计的同事:「卡纸的潘通色号很准,比公司打印机靠谱」。后来查证发现,制造商确实用了Pantone Matching System,难怪颜色看着特别舒服。
3.1 那些没人告诉你的细节
- 拼装完成后平均高度8-12cm,放显示器顶上刚好不会挡视线
- 不同系列卡纸材质有差异:夏日限定款用了哑光涂层,但反而更难折
- 长期摆放会积灰,棉签蘸酒精擦拭要轻柔——别问我怎么知道的
四、关于盗版和收藏价值
凌晨3点刷闲鱼时看到个魔幻现象:正版未拆封卖25元,盗版「同款成品」标价38元还包邮。问了下做电商的朋友,得到个黑色幽默的答案:「现在年轻人连折纸的时间都想省」。
收藏价值方面,参考《中国潮流玩具产业白皮书》的数据模型,这类纸模盲盒的升值空间主要取决于:
- IP联名款(比如和罗小黑联名的那批)
- 特殊工艺款(夜光/浮雕/烫金)
- 发行量低于5000套的限定
普通款嘛...就当买个开心好了。我桌上那个折歪耳朵的「悲伤蛋仔」,现在看久了反而觉得比标准版更生动。
窗外天都快亮了,最后说个冷知识:蛋仔的官方身高设定是9.5cm,但实际拼出来总会差个几毫米——可能这就是手工的魅力吧。咖啡机开始作响,该去哄骗同事帮我测试「双人拼装会不会引发友尽」了...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