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老院活动策划中,这些安全细节千万别忽略
王阿姨最近在策划一场养老院的春季联欢会,半夜突然想起去年中秋节活动时,李爷爷因为舞台边缘没贴防滑条差点摔跤的场景,惊得从床上坐起来翻看策划方案。其实只要把握住几个关键点,完全能让长辈们既玩得开心又保障安全。
一、活动场地要像自家客厅般贴心
上周我去参观姑妈住的养老院,发现他们的阅览室把盆栽都换成仿真花,问起原因护理组长说:"去年张奶奶弯腰闻月季花被刺扎到手,现在改用无棱角的装饰品了。"这提醒我们布置场地时要注意:
- 地面防滑系数≥0.6(参照《老年人活动场所安全规范》),特别要注意舞台衔接处
- 轮椅通行宽度留足90厘米,转角处安装防撞护角
- 临时用电线路必须穿管固定,避免像去年某院元旦晚会那样出现老人被电线绊倒
防滑措施 | 普通地砖 | 防滑地胶 | 地毯铺设 |
摩擦系数 | 0.4-0.5 | 0.6-0.8 | 0.55-0.7 |
清洁难度 | 易清洁 | 需专业保养 | 易藏污纳垢 |
二、参与人员要当自家亲人来照顾
记得给新护工培训时,陈护士长总爱说:"要把每位长辈当成自己爷爷奶奶来照顾。"去年重阳节活动,就是因为她发现刘爷爷脸色发白及时送医,避免了一场意外。
- 特殊体质老人要佩戴不同颜色腕带,比如糖尿病患者用蓝色,高血压用红色
- 每10位老人至少配1名工作人员,像交谊舞这类活动要增加到1:5
- 准备应急药箱时别忘带硝酸甘油,去年市立养老院春季活动就靠这个救了心绞痛发作的吴奶奶
三、活动内容要比幼儿园更讲究
上周参加社区交流会,李院长分享了个案例:他们尝试带老人做陶艺,结果有认知障碍的赵奶奶误食陶土,现在改用手工贴画了。这告诉我们设计活动时要:
- 手工课工具选用圆头剪刀,像做香囊时改用塑料针
- 运动类活动心率控制在(170-年龄)次/分钟以内,准备指夹式血氧仪随时监测
- 集体游戏避免剧烈转头动作,去年某院"击鼓传花"导致两位老人颈椎不适
四、应急流程要像消防演习般熟练
上个月参加区里养老机构培训,看到个触目惊心的数据:75%的意外发生在活动开始后40分钟内。因此必须做到:
- 每个出口要有两名工作人员值守,像春节联欢会这种大型活动要安排逃生引导员
- 急救药品分三个点位存放,确保任何区域30秒内能取到
- 与最近医院建立绿色通道,像张副院长说的:"我们和市二院急诊科值班手机都是直连"
五、设备检查要比机场安检更仔细
去年中秋晚会前,周师傅检查音响时发现插头漏电,避免了一场事故。现在他们的检查清单细化到21个项目,比如:
- 麦克风电池仓要用胶带封住,防止吞咽障碍老人误拆
- 舞台边缘装感应夜灯,亮度控制在15-30流明之间
- 棋牌室椅子承重测试要达150公斤,毕竟像爱下象棋的徐爷爷体重有85公斤呢
六、饮食安全要比自家厨房更严格
上回美食节活动,林阿姨特意把坚果拼盘换成蒸糕,因为知道陈爷爷戴假牙咀嚼困难。涉及食品时要特别注意:
- 流质食物温度控制在40-50℃,去年某院发生过喂食八宝粥烫伤口腔的案例
- 糖尿病专区准备无糖糕点,像南瓜馒头要标注含糖量
- 食物留样不少于200克,保存48小时——这可是食品安全法的硬性规定
七、心理安全要像春风般温暖
去年春季歌咏比赛,独居的孙奶奶因为子女没来现场情绪低落,护理员小张发现后特意安排她领唱,老人笑得像孩子似的。这提醒我们:
- 竞技类活动取消名次评选,改为"风采奖"等鼓励性奖项
- 认知障碍老人参加活动时,要安排熟悉的护理员全程陪同
- 准备安抚玩偶,就像刘院长说的:"有时候一个毛绒小熊比十句话都管用"
八、法律文书要像手术同意书般规范
上个月帮姑妈整理材料时看到,他们院里的《活动知情同意书》居然有11页附件,包含:
- 特殊体质老人参与确认单(需家属和医生双签字)
- 影像资料使用授权书(明确是否允许拍照录像)
- 紧急联络人信息表(要求至少两个备用号码)
窗外飘来玉兰花的香气,王阿姨在方案最后补上"每个活动区域配置AED除颤仪",合上笔记本时嘴角带着笑。安全无小事,但有了这些准备,明天的联欢会定会充满欢声笑语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