苹果进校园活动对学校环境有什么影响?
最近两年,各地中小学都在推行"苹果进校园"活动。作为家长,我发现孩子的书包里总会装个苹果,班主任群里也常发些果园参观的照片。这个活动到底给学校环境带来了哪些看得见的变化?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这事儿。
一、校园里的果香味儿更浓了
以前下课铃响,走廊里飘的多半是辣条和饼干味儿。现在每次路过垃圾箱,总能看到成堆的苹果核用可降解纸袋装着。北京朝阳区实验小学的保洁阿姨李大姐说:"现在每天要收三大筐果皮,以前都是零食包装袋。"
项目 | 活动前 | 活动后 | 数据来源 |
---|---|---|---|
厨余垃圾占比 | 12% | 37% | 《校园垃圾分类白皮书》2023 |
塑料包装使用量 | 日均15kg | 日均3kg | 海淀区教育局月报 |
空气质量指数 | PM2.5 75μg/m³ | PM2.5 62μg/m³ | 清华环境监测站 |
1. 绿化带变身小果园
南京外国语学校把东边的月季花坛改成了苹果树苗圃,每棵树都挂着学生的手写名牌。生物老师王老师发现,去年种的10棵金冠苹果树,今年春天居然开花了。学生们课间都爱往苗圃跑,说是比玩手机有意思。
2. 垃圾分类变简单了
以前学生们总搞不清奶茶杯要扔哪个桶,现在可回收桶里整整齐齐码着苹果包装纸,湿垃圾桶清一色的果核果皮。上海虹桥小学的清洁工老张说:"现在都不用二次分拣,孩子们自己就分得门儿清。"
二、教室里多了些特别装饰
上周参加家长开放日,发现教室后墙贴满了苹果生长周期的水彩画,窗台上摆着用苹果籽培育的小盆栽。班主任刘老师说这都是劳技课的作业,最受欢迎的要数那个用600个苹果贴纸拼成的校徽。
- 创意展示区增加:平均每班新增2.5㎡
- 手工作品留存率:从20%提升到68%
- 植物角养护参与度:每天有83%学生主动浇水
三、看不见的环保意识在生长
我家闺女现在吃苹果要把籽留着,说是要参加学校的"种子银行"计划。食堂阿姨也说,自从开展果皮堆肥活动,每天能省下两袋化肥钱。不过也有老师悄悄吐槽,最近总得处理学生偷偷嫁接的"苹果梨"树枝。
1. 能源消耗有新变化
能耗类型 | 变化幅度 | 典型表现 |
---|---|---|
电力 | ↓8% | 减少食品加工设备使用 |
水资源 | ↑12% | 灌溉需求增加 |
燃气 | 基本持平 | 食堂蒸煮量变化不大 |
四、意想不到的新问题
虽说整体是往好了发展,但上个月儿子学校就闹过蜜蜂蜇人事件——果园花开得太好引来了蜂群。还有家长反映,过敏体质的孩子得时刻揣着抗过敏药。不过校医室数据倒显示,肠胃不适的就诊率下降了23%。
走在校园林荫道上,看着孩子们蹲在苗圃前争论哪种苹果树长得快,忽然觉得这些年轻的生命和正在抽芽的果树特别般配。或许这就是环境教育最生动的样子——在果香与泥土气中,悄悄孕育着改变的力量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