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法拉的公益足迹:藏在闪光灯背后的温度
当红毯上的镁光灯暗下后,香港演员陈法拉总会换上平底鞋,带着笔记本赶往下一个公益现场。这位被媒体称作「双面女神」的明星,在慈善领域默默耕耘的十二年里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何为「细水长流的奉献」。
一、慈善不是秀场,是生活日常
2019年香港慈善总会年报里,有张照片格外动人:陈法拉蹲在儿童医院走廊,左手举着输液架,右手正帮患病女孩调整呼吸面罩。这不是临时摆拍,而是她连续第三个月在周三下午准时出现的「义工日」。
- 时间管理大师: 每月固定预留4天给公益行程
- 细节控: 探访病童前必先参加医疗培训
- 长期主义: 守护「童梦病房」项目已逾8年
二、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蜕变
鲜为人知的是,陈法拉的公益情结始于童年。当年全家移民美国时,社区教会提供的免费英语课让她渡过难关。「就像《阿甘正传》里的羽毛」她曾在采访中说,「那些善意飘进生命里,总该再传递出去」。
年份 | 公益项目 | 参与深度 | 数据来源 |
---|---|---|---|
2016 | 山区女童助学计划 | 资助23名学生至大学毕业 |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年报 |
2020 | 抗疫物资统筹 | 协调运输医用防护服1.2万套 | 香港医管局公开报告 |
三、把专业变成慈善生产力
在「艺术治疗工作坊」里,陈法拉把表演课技巧转化为特殊儿童的情绪引导术。当自闭症男孩第一次主动牵起她的手,这个见惯大场面的演员当场红了眼眶。
「戏剧是打开心门的钥匙,我要帮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剧本」——这句话后来被刻在香港儿童心理辅导中心的纪念墙上。四、温柔力量背后的钢铁执行力
- 为流浪动物绝育计划,自学兽医基础知识
- 推动「无障碍剧院」改造,亲自测试轮椅动线
- 在环保活动中,坚持使用可降解睫毛胶
去年深秋的某个清晨,狗仔队意外拍到她素颜出现在社区养老院。推着轮椅陪老人看日出时,晨光勾勒出的侧脸,比任何红毯造型都动人。这就是陈法拉,永远把公益做在镜头照不到的地方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