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通过皮肤厚度判断是否缺硒?这些信号别忽视
老张最近总抱怨手臂皮肤摸起来像砂纸,社区医院的李医生拿游标卡尺给他测了三次皮肤褶皱厚度,结果都超出正常范围。这个细节让医生警觉起来——原来老张长期吃的自家种的大米,土壤检测显示硒含量还不到国家标准的三分之一。
一、皮肤变厚可能是身体在报警
硒就像人体里的"防锈剂",缺了它,皮肤这个最大器官最先遭殃。正常手背皮肤捏起时的厚度应该在1.5-2毫米之间,用游标卡尺测量时,食指指腹皮肤褶皱超过3毫米就要注意了。
- 早晨洗脸时感觉脸颊发僵
- 手肘皮肤出现鱼鳞状纹路
- 脚后跟皲裂总不好
1.1 自测小技巧
找个阳光好的日子,把手臂平放在白纸上。用指甲轻划皮肤,如果白痕超过5秒不消退,说明皮肤弹性不足。药店卖的皮肤水分测试仪,正常数值应在30-50之间,持续低于25要警惕。
部位 | 正常厚度(mm) | 缺硒临界值(mm) | 数据来源 |
手背 | 1.5-2.0 | ≥2.8 | 《临床皮肤病学》2022 |
小腿前侧 | 1.2-1.8 | ≥2.3 | 中国疾控中心2019年报 |
上臂内侧 | 0.8-1.2 | ≥1.5 | 国际皮肤研究协会 |
二、别把锅都甩给缺硒
邻居王婶去美容院花八千块做护理,结果皮肤还是粗糙。后来发现她家做菜爱放大量醋,影响了硒吸收。皮肤厚度变化还可能是因为:
- 甲状腺功能异常
- 糖尿病前期症状
- 长期服用降压药
2.1 三步排查法
先连续三天测量晨起未洗漱时的皮肤厚度,取平均值。再检查指甲是否有白色横纹,最后闻闻口水有没有金属味。这三个信号凑齐两个,就该去查血硒浓度了。
三、食补比药补更靠谱
水产摊老陈每天吃两个巴西坚果,皮肤比年轻人还光滑。其实鱿鱼干的硒含量是坚果的7倍,而且更便宜。记得用温水泡发,高温油炸会损失40%的硒。
食物 | 每100g含硒量(μg) | 建议吃法 | 数据来源 |
魔芋精粉 | 350 | 凉拌 | 《中国食物成分表》 |
鸭胗 | 77 | 卤煮 | 农业部2018检测报告 |
黑芝麻 | 28 | 现磨 | 国家粮食局数据 |
3.1 烹饪小窍门
硒元素怕酸喜碱,煮紫薯时撒点小苏打,能多保留15%的硒。炒腰果别用铁锅,换成陶瓷涂层的,硒流失量减少一半。
四、这些细节要注意
健身房的小刘天天吃蛋白粉,反而查出缺硒。原来过量补锌会抑制硒吸收,两者摄入比最好控制在2:1。爱喝茶的人要当心,浓茶里的鞣酸会让食物中的硒利用率打七折。
- 吃硒片后1小时内别喝牛奶
- 补硒期间少吃动物内脏
- 阴天出门也要擦防晒霜
菜市场王阿姨发现,用硒含量高的富硒土种的小白菜,叶子背面会有细小的白色结晶。她现在每周给孙子做三次紫菜蛋花汤,孩子的指甲盖明显变光滑了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