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秀活动如何进行品牌合作?这些实操经验能帮你少走弯路
周末陪女儿看《创造营》时,她突然指着选手手里的某品牌手机问:"爸爸,这个手机是不是节目组发的呀?"这句话让我想起上周刚帮某乳制品品牌对接的音乐选秀项目。其实每个观众看到的选手服装、舞台道具甚至瓶装水,背后都藏着品牌方与制作团队长达数个月的博弈与协作。
一、选秀品牌合作的三大黄金法则
去年《青春有你》与某酸奶品牌的合作案例特别有意思。他们不仅把产品植入到导师席,还开发了选手专属的"助力酸奶杯",节目播出期间单品销量暴涨237%。这个成功案例验证了品牌合作的底层逻辑:
- 显性曝光要克制:每期出现不超过3次,但每次出现都自带剧情
- 隐性植入要巧妙:选手训练时喝的饮料、宿舍里的零食篮
- 线上线下要联动:小程序投票送产品优惠券,门店布置选手立牌
1.1 目标人群的精准匹配
记得2018年某电竞手机赞助男团选秀翻车的事吗?18-24岁女性观众占比79%的节目,硬推高性能游戏设备,最终转化率不到0.3%。后来他们改投《这就是街舞》,ROI直接翻了8倍。
节目类型 | 核心观众画像 | 适配品牌类型 |
偶像养成类 | 18-24岁女性 | 美妆、快消、电子产品 |
音乐竞演类 | 25-35岁泛娱乐人群 | 汽车、金融、3C数码 |
舞蹈竞技类 | 16-30岁潮流青年 | 运动品牌、潮牌、饮品 |
二、从接触到落地的五步实操法
去年帮某新锐茶饮品牌对接《明日之子》时,我们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。节目组最初给的权益包报价380万,经过三轮谈判,最终以"现金+资源置换"的方式180万拿下核心权益。
2.1 需求对接的四个关键点
- 节目播出平台(卫视or网播)
- 选手后续发展规划(有没有巡演、团综)
- 衍生内容开发计划(短视频、直播场次)
- 危机公关预案(选手负面舆情处理)
某国际运动品牌在《这!就是街舞》的合作中就吃过大亏。他们签了节目独家运动装备赞助,结果某人气选手被爆负面新闻,导致品牌方紧急撤下所有相关宣传物料,前期投入直接打了水漂。
三、那些藏在合同条款里的魔鬼细节
去年某彩妆品牌与选秀节目签的合同里,关于"产品露出时长"的条款闹过纠纷。节目组认为导师桌上的产品摆放就算露出,品牌方坚持要拍到产品特写才算数。后来我们在合同里加上了"每个产品特写不少于2秒,每期累计不少于30秒"的具体条款。
3.1 必须明确的六个权益项
- 主视觉露出位置(舞台背景/选手服装/道具)
- 口播次数及形式(主持人自然口播or硬性广告)
- 选手肖像使用权范围(节目播出期间or后续商业活动)
- 衍生内容开发权限(能否制作选手代言短视频)
- 数据共享机制(投票数据、观众画像)
- 违约条款(节目停播、选手退赛等情况处理)
某国产手机品牌在这方面就做得特别聪明。他们在《创造营》的合同里写明,每位选手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自拍中,必须有3张使用该手机拍摄。结果节目播出期间,选手微博发布的手机自拍照直接贡献了37%的社交传播量。
四、让合作效果翻倍的三个创新玩法
最近正在帮某宠物食品品牌对接一档萌宠主题的选秀节目。除了常规的舞台植入,我们策划了"选手带宠训练日记"的短视频专题,让品牌产品自然出现在宠物互动场景中。节目还没开播,抖音话题播放量已经破千万。
传统方式 | 创新玩法 | 效果对比 |
舞台背景板露出 | 虚拟植入技术 | 观众记忆度提升60%(来源:艾瑞咨询) |
主持人硬口播 | 选手定制slogan | 品牌搜索量提升210% |
单纯产品摆放 | 剧情化使用场景 | 购买转化率提高3倍 |
说到这儿,想起去年某护肤品品牌的神来之笔。他们让节目里的化妆师在给选手补妆时,自然地说出产品特点,结果那段视频被粉丝剪成"专业安利"片段,在B站播放量破500万。这种软性植入比硬广有效得多,观众还觉得是专业推荐。
五、预算有限时的替代方案
刚入行时接触过一个小众香水品牌,全年市场预算只有80万。我们帮他们对接了一档腰部选秀节目的训练生日常vlog合作,用产品作为"粉丝礼物"出现在选手拆箱环节。配合淘宝直播的"get同款"活动,当月销量直接冲进行业TOP20。
- 选择节目衍生内容合作(花絮、vlog、直播)
- 锁定垂直领域选手(美妆达人、健身爱好者)
- 开发节目联名产品(选手设计款、限定包装)
- 善用粉丝二创内容(提供官方素材包)
窗外的蝉鸣突然响了起来,女儿摇着我的手问:"爸爸,下次能不能让我喜欢的选手代言酸奶呀?"我笑着揉揉她的头发,心想这大概就是品牌方最想达到的效果——让产品成为观众情感投射的自然载体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