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仔派对手工痘痘本
蛋仔派对手工痘痘本:一场关于游戏与手账的奇妙碰撞
凌晨两点半,我桌上摊着彩色马克笔、胶带和一堆剪得歪歪扭扭的贴纸,手机里还循环播放着蛋仔岛BGM。这个月第三次熬夜做手工本子,就为了把游戏里那些圆滚滚的蛋仔和它们的"痘痘"周边都塞进本子里——没错,我说的就是最近在玩家圈里悄悄火起来的蛋仔派对手工痘痘本。
一、什么是痘痘本?
第一次在闺蜜家看到这个本子时,我还以为她把孩子的涂鸦本拿错了。直到她翻开内页——里面贴满游戏角色皮肤碎片、关卡地图手绘、甚至还有用黏土捏的3D"痘痘"徽章(就是游戏里那些坑坑洼洼的障碍物)。
这种本子的核心玩法很单纯:
- 用实体方式记录游戏历程
- 把虚拟道具转化为可触摸的收藏品
- 通过手工过程延长游戏乐趣
就像我那个把每个赛季通行证都做成折页的室友说的:"在游戏里氪金买皮肤,不如自己亲手把它画出来更有成就感。"
二、为什么偏偏是蛋仔派对?
去年参加ChinaJoy时我就注意到,蛋仔周边的DIY比例高得反常。后来在2023年休闲游戏用户行为报告里找到答案:
视觉特征 | 圆润造型+高饱和度色彩,特别适合简笔画和手工复刻 |
游戏机制 | 随机出现的"痘痘"地形具有强烈记忆点 |
社交属性 | 玩家自发形成的UGC文化催生创作欲 |
上周去线下玩家聚会,有个初中生给我看她用痘痘本记录的327种不同形状的陷阱——从经典的弹簧床到限定地图里的鱿鱼触须,全都用不同材质的布料拼贴出来。这大概就是电子游戏时代的手账浪漫吧。
1. 痘痘本的基础制作
我的第一本完全做毁了——纸太薄导致水彩渗透,立体装饰品把对页压出了永久性凹痕。后来总结出这些必备材料:
- 180g以上素描本(推荐品牌Moleskine)
- 丙烯马克笔(覆盖力强不易晕染)
- 3mm厚EVA泡沫胶(做立体元素不会压坏纸)
- 转印贴纸打印机(把游戏截图变成贴纸)
最实用的技巧来自B站某个播放量只有200+的教程:用牙签蘸白色颜料点出"痘痘"的高光,比直接用高光笔自然十倍。
2. 进阶玩家的秘密武器
认识个做文创设计的小姐姐,她给本子加了这些骚操作:
- UV胶模拟游戏里的果冻质地
- 磁吸页面方便更换赛季主题
- 用Arduino做了个会发光的派对券复刻品
有次她不小心把热熔胶滴在本子上,反而做出了特别像游戏里毒液陷阱的质感。现在这成了她抖音教程里的招牌技法。
三、当游戏数据变成实体收藏
去年万圣节活动时,游戏里出现过限时24小时的南瓜头痘痘。我在本子里用橙红色丝绒布+LED灯珠做了个迷你版,现在成了绝版收藏——毕竟连游戏里都再也刷不到这个道具了。
这种虚实结合的收藏方式正在改变玩家行为:
传统玩家 | 截图保存→云盘归档→偶尔翻看 |
痘痘本玩家 | 手工复刻→实体把玩→社交分享 |
上周在地铁上看到个女孩在本子上画新出的熊猫皮肤,笔触生涩但特别生动。我问她为什么不直接买官方周边,她头也不抬地说:"自己画的才会在梦里出现啊。"
1. 那些令人崩溃的翻车现场
不是所有创作都美好——我见过最惨烈的案例包括:
- 用闪粉胶水做星空效果,结果整本子都黏在一起
- 想烫金印章却烧穿了五页纸
- 按游戏比例做的翻滚按钮,实际有麻将牌那么大
有个大学生在微博晒出被猫咪啃掉角的"伤残版"本子,结果获得2万转——大家纷纷表示这才是真实的创作状态。
四、从亚文化到商业化的微妙界限
上个月突然冒出好多卖"蛋仔痘痘本材料包"的淘宝店,39.9元套餐里装着打印模糊的贴纸和会掉色的蜡笔。这让我想起小众文化消费观察报告里说的:当同人创作开始被标准化生产,那些笨拙的独特性就消失了。
但也有惊喜。本地文具店老板最近在收银台旁边放了蛋仔主题的便签纸,据说是看中学生顾客总在本子上画这些。有次我去买胶棒,听见他提醒个初中生:"别用油性笔描边,会晕开的,试试我这个酒精马克笔。"
凌晨三点十六分,新做的弹簧床机关终于能正常弹开了。虽然卡纸边缘还有点毛糙,灯光下能看到胶水涂抹不均的痕迹,但这就是我的第7本蛋仔手账——不够完美,但真实得能闻到丙烯颜料的味道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