棚拍人像皮肤的白平衡调整技巧
棚拍人像必备:让皮肤通透自然的白平衡秘籍
去年帮闺蜜拍婚纱照那会儿,我在影棚里急得直冒汗——明明化妆师把新娘的底妆打得跟瓷娃娃似的,可相机屏幕里看着总像蒙了层黄纱。后来才发现,是白平衡这个"幕后黑手"在搞鬼。今天就和大家唠唠这些年摸爬滚打总结出的实战经验,保准让你的棚拍人像皮肤透亮得像能掐出水来。
一、前期准备比后期补救更重要
老话说"七分拍三分修",棚拍时先把这三件事办踏实了,后期能省一半力气。
1. 相机初始设置四部曲
- 固定色温值:别用自动白平衡,根据影棚灯光类型设定固定值。我们常用的神牛SK400Ⅱ配柔光箱,通常设在5200K-5500K之间
- 白平衡偏移:往品红方向推2格,蓝色推1格,这个微调能中和亚洲人皮肤的黄色倾向
- 照片风格:选人像模式,把锐度降1档,饱和度降半档
- 实时取景:务必打开!盯着屏幕调整比拍完回看高效多了
灯光类型 | 建议色温值(K) | 偏移方向 | 参考设备 |
---|---|---|---|
常亮LED | 4800-5000 | B1M1 | 爱图仕300X |
闪光灯 | 5200-5600 | B2M2 | Profoto D2 |
荧光灯 | 4000-4500 | B3M3 | 南光Forza60B |
2. 灰卡使用的隐藏技巧
上周给某美妆博主拍片时,她助理举灰卡的位置让我眼前一亮——不是常见的胸前位置,而是用夹子别在锁骨位置。这样既不会穿帮,又能准确反映面部受光情况。
二、后期精修的五指山法则
用Lightroom调皮肤就像揉面团,记住这五个关键参数就能玩转白平衡:
- 色温滑块:先整体定调,每次调整不超过±3
- 色调滑块:往右拉中和泛绿,往左拉改善泛紫
- HSL橙色
- 校准红原色:向右微调增加血气感
- 渐变滤镜:在脖颈处拉个反向渐变,防止脸颈色差
1. 分区调整的黄金组合
在Capture One里,我习惯用这三个图层处理皮肤:
- 基础层:整体色温校正
- 修饰层:局部肤色微调
- 过渡层:处理额头到下巴的亮度渐变
皮肤问题 | 调整工具 | 参数范围 |
---|---|---|
暗沉发黄 | HSL橙色明度 | +15到+20 |
血色不足 | 红相 | -3到-5 |
油光过曝 | 高光滑块 | -30到-50 |
三、特殊场景的救场妙招
上周遇到个棘手case:模特戴着翡翠项链拍护肤品广告,灯光既要显珠宝的翠色,又不能让人脸发青。最后用了这招:
- 主灯加1/4绿色滤纸
- 反光板用金色面补光
- 相机白平衡偏移B3G2
- 后期单独压暗绿色通道
现在遇到混合光源也不怕了,记住这个公式:主光源定基准,辅助光做偏移,后期补漏缺。就像炒菜时主料和调料的关系,先把主味定准,其他都是锦上添花。
冷门但好用的手机预设
临时用手机修图的话,试试VSCO里的AL3滤镜,强度调到+6,再减对比度-1,立马getins博主同款通透感。上次赶着发朋友圈的图,这么调完居然被客户相中当了样片。
窗外的梧桐树影斜斜打在工作室的白墙上,显示器上的皮肤质感终于透出了蜜桃般的水润感。按下导出键的时候,忽然想起入行时老师傅说的话:"白平衡不是选择题,是阅读理解题。"器材参数都是死的,人才是活的温度计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