锐龙r7 3750h玩绝地求生
锐龙R7 3750H玩绝地求生:一台游戏本的真实体验
凌晨两点半,我第N次在绝地求生的沙漠地图里被人爆头,显示器右下角的帧数计数器卡在58帧不动了。揉了揉发酸的眼睛,突然意识到该写点关于这台搭载锐龙R7 3750H笔记本的游戏体验——毕竟网上关于这颗U的游戏实测太少了,都是些冷冰冰的跑分数据。
先搞清楚这颗CPU的底细
AMD Ryzen 7 3750H是2019年发布的移动端处理器,4核8线程,基础频率2.3GHz,加速频率能跑到4.0GHz。用CPU-Z测出来的数据是这样的:
核心架构 | Zen+(12nm工艺) |
三级缓存 | 4MB |
TDP | 35W |
说实话现在看这个参数有点年代感了,特别是和现在动不动就6核起步的新U比。但当年在主流游戏本里还算能打,我这台搭配的是GTX1660Ti显卡和16GB双通道内存,算是比较均衡的配置。
游戏前的必要准备
要想让老将发挥余热,得做些准备工作:
- 更新驱动:AMD官网2023年居然还在为这颗U更新芯片组驱动,版本号5.12.0.38
- 电源设置:必须插电+高性能模式,电池状态下会自动降频到1.6GHz
- 散热准备:建议准备瓶盖或者散热支架,这U烤机时能冲到92℃
特别提醒要关掉Windows自带的游戏模式,实测反而会导致帧数波动更大。NVIDIA控制面板里要把电源管理模式设为最高性能优先。
画质设置上的取舍
经过两个晚上的反复测试,找到个比较平衡的设置方案:
抗锯齿 | 超高 | (吃CPU较少) |
后期处理 | 中 | (开高了会莫名卡顿) |
阴影 | 非常低 | (实战中根本顾不上看影子) |
纹理 | 超高 | (主要吃显存) |
重点要把视野距离调到超高,不然远处敌人就是个小黑点。动态模糊必须关,这玩意儿除了让你头晕没别的用处。
实际游戏帧数表现
跳训练场测试的结果:
- 出生岛:68-72帧(人最多的地方)
- 开车扫射:82帧左右
- 决赛圈烟雾战:会突然掉到51帧
最要命的是帧生成时间不稳定,明明平均帧数有70+,但偶尔会卡那么一下。后来发现是CPU占用率到95%时出现的,特别是毒圈刷新时所有玩家都在移动的时候。
用MSI Afterburner监控发现个有趣现象:四核利用率很不平均,第一核心常年100%,其他三个在60-80%徘徊。看来绝地求生还是吃单核性能,而Zen+架构的IPC确实不如当时英特尔同期的产品。
温度与降频情况
连续三局游戏后的HWMonitor数据:
CPU温度 | 87℃(最高92℃) |
GPU温度 | 76℃ |
频率波动 | 3.5GHz→3.2GHz(过热后) |
建议每玩两小时就让机器歇会儿,有次我连续四小时吃鸡,CPU温度墙触发后帧数直接掉到40帧区间,那叫一个幻灯片体验。
对比英特尔同级产品
朋友那台i7-9750H+GTX1660Ti的笔记本跑相同场景:
- 平均帧数高12-15帧
- 1% Low帧更稳定
- 温度低6-8℃
不过他的笔记本贵了800块钱...这么一想3750H还算对得起价格。要是把省下的钱加到内存上,把16GB升级到32GB,或许能缓解些卡顿问题。
还能战多久?
现在新出的卡拉金地图对CPU压力更大,跳伞时帧数会暴跌到48帧左右。不过常规的艾伦格和米拉玛地图还算流畅,只要不追求144Hz电竞体验,凑合玩没问题。
最近试了试DX12模式,帧数反而下降了8%左右,看来老U还是更适合DX11。把游戏装在NVMe固态硬盘里倒是显著减少了加载卡顿,之前用机械硬盘时经常落地还没刷出房子。
键盘已经烫得能煎鸡蛋了,风扇声音大得像要起飞。不过看着屏幕上"大吉大利"的提示,突然觉得这老伙计还能再战半年——等黑神话悟空发售了再说换机的事吧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