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米手机活动设计的3个底层逻辑与7个实战技巧
最近帮朋友策划红米K70系列的新品活动时,发现很多品牌还在用"转发抽奖送手机"的老套路。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就像请客吃饭只会上白酒,新客户觉得刺激,但老用户早就审美疲劳了。咱们今天聊聊怎么把营销活动做成"私房菜",让用户吃完还想打包。
一、活动类型选对味
去年小米社区做过调研,62%的用户更愿意参加能直接对话产品经理的活动(数据来源:2023小米用户生态报告)。这就好比去餐馆吃饭,食客更想跟厨师交流菜式改良建议,而不是单纯拿优惠券。
活动类型 | 参与成本 | 效果持续性 | 用户黏性提升 |
---|---|---|---|
线上抽奖 | 低 | 1-3天 | ★☆☆☆☆ |
线验会 | 高 | 7-15天 | ★★★☆☆ |
用户共创 | 中 | 30天+ | ★★★★☆ |
1.1 新品预售的进阶玩法
红米Note 13 Pro+的盲订活动就是个好例子。他们没像传统预售那样只放价格参数,而是做了个「参数猜猜乐」小游戏。用户每猜中1个配置项就解锁1个特权,最后猜中全部参数的7位用户,真的见到了手机散热系统的设计图纸。
- 开发成本:增加H5小游戏开发(约2万元)
- 参与效果:页面停留时间提升210%
- 后续转化:盲订用户开箱视频发布率37%
二、活动策划四步诀窍
记得2022年Redmi K50电竞版发布会前,他们提前3个月在贴吧发起「最想删除的手机功能」投票。这个看似普通的活动,其实藏着小心思:
- 预热期故意设置有争议的选项(比如取消3.5mm耳机孔)
- 中期放出工程机实测对比视频
- 发布会现场用脱口秀形式回应槽点
- 结束后给参与用户寄「后悔药」U盘(存独家优化方案)
2.1 传播链设计小心机
红米Note 12 Turbo的校园活动用了「任务接力」模式。前20名完成摄影挑战的用户,可以自定义下个任务规则。有个大学生设置的「用微距拍清女友睫毛膏品牌」任务,最后竟然被写进发布会的相机功能介绍。
三、执行环节避坑指南
见过太多活动死在细节上。去年某品牌做旧机置换,结果回收估价系统凌晨出错,把99新手机估成废铁价。红米在这方面有套「压力测试三部曲」:
- 找10个内部员工家属模拟参与
- 让客服扮演刺头用户挑刺
- 准备3套应急话术模板
他们的社区运营主管有句口头禅:「活动BUG就像炒菜糊锅,关键看能不能快速把糊底变成锅巴饭。」去年米粉节有个支付接口故障,工程师们临时改成「故障期间订单享优先发货权」,反而造就了当天的话题热度。
四、长效关系搭建案例
最让我佩服的是红米「小金刚实验室」的运作模式。这个最初为测试手机质量成立的部门,现在每月邀请用户参与「变态测试」:
测试项目 | 用户参与方式 | 数据应用场景 |
---|---|---|
淋水测试 | 直播泼水节 | 优化密封胶条配方 |
跌落测试 | 用户上传摔机视频 | 改进边框弧度设计 |
高温测试 | 沙漠用户实地测评 | 调整散热材料分布 |
有个新疆烤肉店老板,连续3个月用烤炉环境测试手机,现在他的测试数据直接关联着系统温控算法的迭代。这种深度参与感,可比单纯送手机来得扎实。
活动结束后的用户维系才是重头戏。见过最暖心的操作是,去年参加摄影大赛的落选者,都收到了定制版「成长相册」。相册里不仅有自己的参赛作品,还有官方摄影师的修改建议,附带下次活动的直通报名码。
说到底,好的用户关系就像熬高汤,急火快攻只能出清汤,小火慢炖才有醇厚滋味。下次策划活动时,不妨先问自己:这个方案三个月后,用户手机里还会留着我们的什么?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