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动结束后,如何与团队成员保持联系?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

上周五下班前,隔壁工位的张姐突然问我:"小王,上次客户答谢会都过去两个月了,怎么你们团队每周还在群里发项目进度?"我笑着指了指电脑屏幕——上面正跳动着新消息提示,那是团队用企业微信开的复盘会议。或许你也好奇,活动结束后的联系究竟藏着什么魔法?

一、别让散场成为终点站

市场部的李经理最近很苦恼:他们精心策划的行业展会结束后,临时组建的20人执行小组就像退潮后的沙滩,转眼间各回各家。三个月后再想组织类似活动,发现当时的现场布置方案、供应商联系方式全都散落在不同人的电脑里。

常见问题 发生概率 解决方案
沟通记录丢失 68% 建立云端知识库
成员归属感下降 53% 定期线上茶话会
经验未传承 79% 制作标准化手册

1. 给联络找个"固定车位"

我们团队试过最有效的方法,是在活动收尾时立即做三件事:

  • 创建专属协作空间(推荐用腾讯文档或飞书知识库)
  • 设置每周三15:00的固定茶歇时间(线下/线上可选)
  • 建立活动遗产 话题标签(用于收集零散经验)

二、保持温度的秘密配方

去年双十一大促结束后,客服组的林琳把客户常见问题整理成《避坑指南》,没想到这份文档成了新员工培训的必备教材。好的联系不应该像即食快餐,而要像老火慢炖的靓汤。

2. 制造持续互动的理由

  • 每月第一个周五的"干货分享会"(每人5分钟行业洞察)
  • 季度性的"回忆杀"照片墙(钉钉圈子功能超好用)
  • 年度纪念日重启群聊(比如"去年今日我们正在布展")
工具类型 适用场景 响应速度
即时通讯(如钉钉) 突发问题处理 5分钟内
在线文档(如语雀) 知识沉淀 持续更新
视频会议(如腾讯会议) 深度讨论 预约制

三、从连接到共生

上个月参加行业峰会时,遇到某500强企业的运营总监。他透露团队有个不成文规定:每个项目结束后,成员要互相赠送职场能量包——可能是行业报告、技能课程链接,甚至是缓解颈椎病的按摩仪链接。

3. 创造双向价值流动

  • 建立技能交换集市(用石墨表格做需求匹配)
  • 设置"充电站"专栏(每周轮值分享行业资讯)
  • 开发内部积分系统(完成任务可兑换休假时长)

窗外飘来咖啡香气,行政部同事又在组织下午茶了。看着钉钉群里跳出的新消息:"本周五16:00,302会议室有离职同事带来的创业分享",忽然明白:真正的团队联系,是把每次活动的终点都变成新的起点。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